敦煌市编办党的群众路线交流讲座
一、党的群众路线的孕育
党的群众路线是在红军时期孕育产生的,这个我们可以明确的讲。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个概念。信中指出:“关于筹款工作,亦要经过群众路线,不要由红军单独去干。”这是“群众路线”第一次以书面的形式正式出现。
我们知道,党的群众路线讲的是党与群众的关系问题。它的含义概括地讲,就是“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句话是《党章》里的内容,我们抄过笔记应该熟悉。其中,“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指党应该具有的群众观点,这是党的性质、宗旨的根本问题;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指党的基本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
党的群众路线涉及的这两个问题,同样在红军时期就都提出来了。
一方面,红军是否要做群众工作,群众工作在党和红军工作中处于怎样的位置?这在当时认识并不一致。而这又直接涉及红军的性质、军事和政治的关系(尤其是这一点),以及红军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战术等诸多重要问题。毛泽东同志正是在说明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提出和阐发了党的群众观点的思想。他指出,红军与白军的不同,正在于“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红军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另外,当时我们的战术是游击战,毛泽东讲要“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这样说来,红军当时主要任务是做群众工作,打仗与做群众工作甚至是一比十的关系。毛泽东还认为“政治观点即群众观点”,当时还批评红四军中一些同志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说“这是一个很严重的政治路线问题”。(这个就跟那天我们开会时,张主任说到银行员工在“三讲”活动的事例差不多,银行的人讲我把业务做好了不管什么三讲几讲,纯军事观点也认为我负责打仗、打胜仗,不管什么群众不群众的,所以,毛泽东严肃地批评了这一观点)。这是红军时期的群众观点的初步提出。
另一方面是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问题,这在红军时期则直接用“群众路线”这个词来表述。就是说,当时谈到群众路线,就是单纯指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是一种具体途径,还没有包含思想观点。毛泽东同志在指导查田运动时,就强调要按“群众路线”办事,一切经过群众,说的就是具体办法。他说:“不按阶级路线与群众路线,不得群众赞助与同意,都不能使查田运动收到成绩,反会使群众不满,阻碍查田运动的进行。”另外还说,要用很好的方法来发动群众,使“群众工作的技术”更娴熟,这样群众斗争的发展就会一天天扩大,“任何强大的敌力是奈何我们不得的”。
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搞了多次调查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对这些问题的认识,集中反映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文章中。他说,我们要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那末,我们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就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我们这样做了,“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毛泽东还用过河与桥或船的关系,生动地说明了工作方法的重要性,说:“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他强调,要把群众生活和革命战争联系起来,把革命的工作方法问题和革命任务问题同时解决,这里方法问题就是关于群众路线的。这些都可以看出,红军时期“群众路线” 就是党的一种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群众路线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和主体思想,在红军时期都已经基本形成了。
二、党的群众路线的作用发挥
关于党的群众路线在革命和社会发展中的强大作用,我们通过一系列对比,用具体历史实例具体说明。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社会就陷入了水深火热的境地,列强入侵,官僚腐败,民不聊生,矛盾激化。广大人民和社会各阶层为寻求自由和探索救国救民之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争。
主要有几个大事件,也代表了不同阶级。
有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增加赋税,横征暴政,使农民阶层负担更重。于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就这样产生了,并且迅速壮大,浩浩荡荡地出现在世人面前,它代表着中国广大农民阶级的利益,梦想着创造一个大同社会。最终,波兰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纵横18个省,战争规模与激烈程度、军事筹划和指挥水平,都达到了历代农民战争的高峰,但是,失败了。后来的义和团运动也一样。 (旧农民阶级)
有官僚改革---洋务运动。鸦片战争打醒了清政府的“天朝上国”梦,也打醒了一些官僚阶级使他们明白了闭关锁国的危害性,于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开始了。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在奕欣(道光皇帝的儿子,是一个王爷)、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和左宗棠等的领导下,办学堂、置实业,短短几年,建成了近代中国基本的军事工业体系。可以说,也开展的有声有色,但经过甲午战争后,被证明不行。(官僚层面)
有先进知识分子改良---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他们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但是,只开展了一百多天的戊戌变法在慈禧太后的干预下只停留在思想理论鼓动和政策制度构想上,失败了。(知识分子层面)
还有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却并未使中国走出走出内战、贪腐和混乱的泥淖,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毛泽东指出,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可见,辛亥革命同样不成功。
经过这么多年的抗争,中国社会唯有无产阶级即当时的工人阶级没有有效组织起来。而工人阶级也是最广泛的阶级,因为中国工人大多出身于破产农民和小手工业者,与农民阶级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与广大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使中国工人阶级具有极其广泛的社会基础。毛泽东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在他的共产党领导地位巩固后,就把组织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作为共产党的任务,并在斗争中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斗争策略,才使我们的党一步步发展壮大并最终取得伟大胜利,创建了新中国。
另外再举一个更具体的战争实例,就是解放战争中的淮海战役。1948年11月,解放军投入60万兵力同国民党80万军队展开了大会战,至1949年1月结束,消灭俘虏国民党55.5万人。这创造了战争史上的一个不可能的奇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攻防战中,在战役层面,攻防双方兵力投入比至少为3:1,显然,淮海战役不符合这一战争规律。但我们再分析,淮海战役中,我们还投入了35万地方武装,显然,这也不够,还有一组更震惊的数字:上阵的民工达543万人。或者换一个说法,就是每一个战士身后,都有9个民工在支援保障作战。所以陈毅感慨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根据地百姓用独轮车推出来的!
这就是群众的作用,也是群众路线作用得到最充分发挥的最有力的证明。
三、党的群众路线的正式确立
党的群众路线正式确立为我党三大作风之一是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
1943年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
这是毛泽东同志第一次从哲学辩证的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理论概括,把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有机统一起来,表明党的群众路线达到了成熟。
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毛泽东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就是今天我们讲的党的三大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其中,与人们群众密切联系的作风,标志着群众路线作为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正式确立。